关于体育教练行为准则的培训课程和实施细则,以下是详细:
一、培训课程内容
1. 训练理论培训 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:包括教练员职业素养与管理、运动训练基础概论、运动训练计划制定与实施、兴奋剂风险与防范、心理训练与心理调节、青少年运动员选材、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、运动伤病防治、运动损伤康复与预防的功能锻炼、运动膳食与营养调控、体能训练理论与手段、程序化竞技参赛设计与实践等。
2. 专项技能培训 由各项目管理中心或协会根据项目特点单独制定,内容涉及专项训练方法、技巧和最新研究成果。
3. 培训形式 初级教练员:网络课程学习、自学、集中教学等,需通过《教练员职业素养》、《运动训练基础综合》、《运动训练应用综合》3项考试和专项技能考核。 中级教练员:网络课程学习、集中教学,时间不少于60个学时。 高级教练员:网络课程学习、集中教学,时间不少于60个学时。 国家级教练员:自学、集中教学、研讨和论文答辩相结合,集中授课和研讨时间不少于60学时,自学时间不少于70学时。
二、实施细则
1. 职责分工 体育总局科教司:负责统筹、协调、管理全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,包括编制培训规划、制定训练理论培训大纲、培训教材和考核标准等。 项目管理中心或协会:负责专项技能培训大纲、培训教材、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的制定及实施。 省区市体育局:负责本地区教练员参加岗位培训的宣传和组织工作。
2. 监督及管理 培训通过“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培训管理系统”进行管理,实行网上颁证。 培训结束后,教练员需通过系统填写《培训项目质量评估表》,对培训设计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水平、教学管理、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打分。
3. 继续教育 教练员每年累计应不少于90学时的继续教育,其中专业技术知识教育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/3。
三、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
1. 总体要求 课外体育培训应贯彻党的教育、体育方针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体育精神,防止外来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。 培训应考虑不同体育项目特点,遵循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。
2. 场地设施要求 培训场地和设施应符合安全、质检、消防、卫生、环保等标准,体育器材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。 棋牌类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3m2,其他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5m2。
3. 课程要求 课程应与培训对象的年龄、身体状况、运动能力等相匹配,具备科学、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内容,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运动伤害。
4. 从业人员要求 执教人员应持有至少一种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等。 教练员应定期参加体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,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在职执教人员内部培训,年度累计培训时长不少于90个学时。
5. 安全要求 培训场所应将各类安全制度、安全注意事项和特殊要求、平面示意图及疏散通道指示图等悬挂在明显位置,并确保安全疏散通道畅通。 应配备常规医疗急救药品及设备,鼓励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,并配备经过培训并获得急救证书的人员。
通过以上内容,希望能帮助您全面了解体育教练行为准则的培训课程和实施细则。如果有更多问题,欢迎随时咨询。
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,体育教练作为体育人才培养的关键角色,其行为准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为了规范教练员的行为,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养,本文将详细介绍体育教练行为准则的培训课程与实施细则。
体育教练行为准则培训课程旨在提升教练员的专业素养,强化其职业道德,培养其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。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教练员职业道德教育
教练员职业道德教育是培训课程的核心内容,通过学习,教练员应明确自己的职业使命和责任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。
2. 教练员行为规范
教练员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教练员在训练、比赛、交流等方面的行为准则,如尊重学生、公平竞争、诚实守信等。
3. 教练员心理素质培养
心理素质是教练员必备的能力之一,培训课程将教授教练员如何调整心态,应对压力,提高心理承受能力。
4. 教练员法律法规知识
教练员需要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,确保在训练和比赛中遵守规定,维护自身和学生的合法权益。
5. 教练员技能提升
培训课程还将针对教练员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,如教学方法、训练计划制定、比赛策略等。
为了确保培训课程的有效实施,以下列出具体的实施细则:
1. 培训对象
培训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的教练员、体育教师、体育管理人员等。
2. 培训时间
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,一般为期3-5天。
3. 培训方式
培训方式采用理论授课、案例分析、实践操作、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,确保学员能够全面掌握培训内容。
4. 培训考核
培训结束后,将对学员进行考核,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。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相应证书。
5. 培训效果评估
培训结束后,将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,包括学员满意度、培训内容实用性、培训效果持续性等方面。
6. 培训经费
培训经费由举办单位承担,学员免收培训费用。
体育教练行为准则培训课程与实施细则的制定,旨在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养,规范教练员的行为,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通过培训,教练员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,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贡献力量。